從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以SSD(固態(tài)硬盤)為代表,包括內存條、優(yōu)盤甚至閃存卡在內的整個內存行業(yè),開始逐漸漲價。進入2017年后,漲價的勢頭并沒有停止,整個存儲行業(yè)反而出現新一輪的大幅漲價潮。
存儲元器件的漲價,市場普遍認為是“市場需求量增大”。不過還有業(yè)內聲音指出,還有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市場巨頭紛紛“默契”轉換制程,這導致出貨量降低、價格猛漲。對此,2018年6月,中國反壟斷機構啟動了對三星(Samsung)、海力士(SKhynix)、美光(Micron)三家企業(yè)的立案調查。
在漲價潮背后,也折射出國內內存廠商競爭劣勢的現實。9月19日,在閃存市場資訊主辦的中國閃存市場峰會(CFMS2018)后,《每日經濟新聞》對慧榮科技總經理茍嘉章、江波龍電子董事長蔡華波、江波龍電子高級副總裁王景陽進行專訪,一起探討了存儲技術發(fā)展、存儲產業(yè)市場新契機、國內廠商崛起等話題。
三大存儲巨頭市場占有率達95.4%
在2017年存儲元器件漲價潮中,以一款常用的某品牌內存條為例,最高售價達899元,相比上一年上漲了近3倍,被網友調侃為“年度最佳理財產品”。存儲元器件的漲價便是受到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重擠壓。
在需求端,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設備不斷向大容量邁進,再加上出貨量增加,導致內存顆粒稀缺。但是,在供給端,2017年三星、東芝、美光、海力士等主要的內存大廠都開始進行制程轉換,將主要產能從2D NAND制程轉向生產3D NAND,2D NAND閃存顆粒產能便隨之下滑。
縱觀全球范圍內NAND閃存顆粒的廠商,數量很多,但能夠有市場定價能力的只有六家,它們分別是三星、東芝(Toshiba)、英特爾(Intel)、海力士、美光和閃迪(SanDisk)。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存儲芯片廠商在DRAM產業(yè)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4.9%、27.9%及22.6%,合計占比95.4%,可謂是“三足鼎立”。
對此,江波龍電子高級副總裁王景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各個廠商在制程的切換過程中,3D NAND量產嚴重不足,良率過低,而2D NAND產能也在下滑,這種局面造成去年內存都面臨缺貨的狀況,供不應求也導致內存價格的上漲。”
江波龍電子董事長蔡華波提到,目前SSD(固態(tài)硬盤)價格已經回落到健康水平。目前,240G的SSD產品銷售價格低于30美金。SSD價格下降對江波龍是有利的,原廠有基本的運營成本,跌價的時候公司會獲得更多的業(yè)務機會,把自身的吞吐量做好,改善渠道。
蔡華波還表示:“現在,flash在手機、PC上的需求量都越來越高,但是內存的需求量卻沒有增長,去年的手機是4GB,今年還是4GB。在制程方面,從二十多納米到十幾納米,所以內存價格還是會下跌的。”
國產存儲芯片開始崛起
閃存市場資訊總經理邰煒在演講中提到,預計2018年全球半導體存儲市場規(guī)模將達1500億美金,其中NAND Flash將超過570億美金,而中國消耗了全球產能的32%,這意味著中國目前仍是全球存儲產業(yè)的重要市場。
在日韓美內存廠商占據主導地位,我國存儲元器件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若國產芯片一直處于“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存儲器芯片將一直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的“痛點”。對此,慧榮科技總經理茍嘉章表示:“現在國內存儲廠商技術也不斷進步,有長江存儲、晉華、長鑫等為代表的企業(yè)研發(fā)進展順利,未來將可以逐步緩解國內在存儲器芯片上長期高度依賴進口的境地。”
以長江存儲為例,其3D技術從9層開始,到32層,再到64層試片成功,持續(xù)投入3D技術研發(fā),目前武漢存儲基地將在2019年進入量產,原本計劃的是一個10萬片產能的平面一層工廠,如今產能可到15萬片。
作為國內存儲設備龍頭企業(yè)的江波龍電子,也在不斷追趕,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和產品創(chuàng)新,其收購了美光旗下的高端消費存儲品牌Lexar(雷克沙),布局高端市場。另外,將聯(lián)合產業(yè)伙伴在中山建立存儲高端封測廠,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性能的存儲解決方案。
那么,國產存儲芯片打破日韓美主導格局還要多久?
蔡華波表示,打破日韓美的主導格局還需要時間。目前國家希望存儲產業(yè)良性發(fā)展、分工發(fā)展,不希望“亂”,長江存儲發(fā)展3D NAND,長鑫做Mobile DRAM、晉華則發(fā)展PC DRAM,所以這些國內存儲芯片廠商需要時間去追趕日韓美那些巨頭。
王景陽亦向記者表示:“三家巨頭占據了大部分內存市場,市場價格就基本已經定了格局,所以現在要看國內廠商在2019年有沒有一個大的起色,我相信這個市場總體來講2~3年會打破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