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用到餐盒,一杯咖啡卻收一元餐盒費 許女士說,6月30日下午和7月2日下午,她在“餓了嗎”點了兩次咖啡,商家都是老塞行動咖啡呂厝店,兩次的訂單中都有2元餐盒費。而外賣送到的時候,咖啡是用塑料杯裝的,并配有吸管,外面再套了一個塑料袋。“我點的是咖啡,咖啡本來就是用杯子裝的,也沒有看到餐盒,怎么會每次都收2元餐盒費呢?” 許女士查詢了她的外賣訂單記錄,發(fā)現(xiàn)只有這家收取餐盒費。 從事傳媒行業(yè)的林女士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她的咖啡飲品訂單中,有一單也收了餐盒費,收費的也是老塞行動咖啡呂厝店。林女士當時訂了4杯飲品,被收取的餐盒費是4元。“應該是按一杯一元來收的,這樣的收費好像有點說不過去。”林女士說。 【解釋】
分攤成本的一種手段,“收費中規(guī)中矩” 7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老塞行動咖啡呂厝店。聽完記者介紹的情況,一名員工說,他們并沒有強制消費,消費者可以選擇他們店也可以選擇其他店。至于為何要收餐盒費,該員工沒有正面回答。 記者電話聯(lián)系該店負責人林女士。林女士說,與“餓了嗎”“美團”等外賣平臺合作,商家會向平臺支付一定的費用,這部分成本最終會通過不同的方式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他們店的方式是,收取每杯一元的餐盒費。 “其他店會采取提高單價,增加‘滿減’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實際上,單品外賣的價格比現(xiàn)場消費要貴一些。這樣的方式我不喜歡,就采用了餐盒費這種方式。”林女士說,他們店外賣和現(xiàn)場消費的價格基本上沒差別,只是設置了一杯一元的餐盒費,并且這部分費用得到了外賣平臺的允許。林女士強調:“我們店的收費方式是中規(guī)中矩的。”
【調查】
多數(shù)商家沒收餐盒費但外賣價格略高 近日,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和線上點餐的方式調查了我市多家有外賣業(yè)務的飲品店,包括老塞行動咖啡的其他連鎖店和其他品牌飲品店,均未發(fā)現(xiàn)外賣訂單中有餐盒費這一項。 在老塞行動咖啡米蘭春天店,負責人王女士表示,他們從未收取過餐盒費。隨后她打開電腦內的外賣系統(tǒng),由記者隨機挑選了三張外賣訂單打印出來,上面確實沒有餐盒費項目。 記者通過“餓了嗎”平臺,在另外三家飲品店分別點了數(shù)杯飲品,結算前的訂單明細中,其他費用僅有配送費一項,也沒有餐盒費。 不過,有些商家雖然沒收餐盒費,但外賣和現(xiàn)場消費的價格有差別。許女士通過“餓了嗎”在老塞行動咖啡其他店查詢了同一款產品的價格,發(fā)現(xiàn)確實如林女士所說,部分門店的外賣價格比呂厝店要高出2元左右。 對于呂嶺店的解釋,許女士表示理解和接受。她說:“還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其他消費者,在點外賣的時候注意對比一下價格,不要只顧著看優(yōu)惠和滿減。” 【律師說法】
未用餐盒卻收費不合法 福建秋生律師事務所律師林龍美認為,商家在收取餐盒費時需要提前告知消費者,或者在其店內及網絡平臺的顯著位置設置相關的收費標識,如無提前告知,消費者可以拒付餐盒費。若商家未用餐盒,卻向消費者收餐盒費是不合法的,涉嫌強買強賣,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或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