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上海6月9日電 市面上山寨食品時有出現(xiàn),康師傅可以變成“康帥傅”、特侖蘇變了“特倫蘇”、奧利奧變?yōu)?ldquo;粵利奧”……更有甚者,直接給低價的商品換上包裝,搖身一變高價出售。近日,上海市寶山區(qū)檢察院對一起以低價生蠔刻印包裝假冒知名品牌高價售出的案件提起公訴。 2018年4月,雷某和董某成立了一家專門經營生蠔的公司,正當兩人為經營狀況不佳犯愁時,發(fā)現(xiàn)市場上某國際品牌的生蠔銷量很好,售價也高,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他們動起了歪腦筋,想到了用雜牌生蠔冒充品牌生蠔出售的賺錢“妙計”。 為了以假亂真,兩人就購買了光刻機和品牌生蠔的“同款包裝”,指使員工孫某、王某、張某對雜牌生蠔“改頭換面”,進行了一系列操作……首先從批發(fā)市場買入雜牌生蠔,洗干凈后,使用光刻機在每一只生蠔上雕刻“G”型標志,放入冒牌的木箱,鋪上甘草和印有品牌標志的硬紙板,再蓋上印有品牌標志的木板。經過這樣“由內而外”的包裝,無名生蠔就變成了品牌產品。 這些假冒品牌的生蠔被賣給了一些餐飲企業(yè)和水產經營者。2019年8月,有人舉報市場出現(xiàn)大量冒充國際知名品牌的生蠔,至此案發(fā)。 民警將雷某、董某等人抓獲時,當場查獲假冒品牌生蠔800余只以及假冒的包裝盒800余個、標簽2萬個。民警又順藤摸瓜,抓獲了為雷某等人提供假冒包材盒子的宋某,在宋某處查獲假冒的包裝盒100余個、標簽300余個。經鑒定,查獲的生蠔、包裝箱、包裝盒、標簽等都是假冒產品。 在公安機關對該案立案偵查后,檢察機關即指派檢察官提前介入。經審查,寶山區(qū)檢察院認為,雷某、董某、孫某、張某、王某結伙,未經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jié)特別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均以假冒注冊商標罪提起公訴;宋某未經商標所有人許可,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并予以銷售,情節(jié)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對其提起公訴。目前,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對雷某、董某、孫某、張某、王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三個月至一年零六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宋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